第213页(1 / 1)
('
“什么时辰了?”郑郁睡眼惺忪。
林怀治揽着他的肩,翻了个身抱住他,答道:“应是辰时了。”
见得天光大亮,郑郁毫不留情地推开林怀治,上身越过他撩开床帐,竖耳听着外面的雨声,说:“雨还在下啊。”
“现今这时节多雨,正常。”林怀治声音还带着初醒来时的喑哑,脸上扫过郑郁的发丝让他心里有些痒,他的手不安分地摩挲着郑郁的腰身,一点点下移。
郑郁不想大清早林怀治就这般浪荡,随即事后无情地屈膝一顶,怒嗔:“你待会儿怎么回去?”
“雨停了就回去。”林怀治微吸口气,手乖乖回到腰上,睁眼凝视郑郁。
郑郁倒回床上,瞥了林怀治一眼,说:“这雨一时半会儿怕是都停不了。”
林怀治说:“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3]。若有清荷,亭台赏雨不失为雅事。”
这座北阳王府自然没有荷花,但远在千里之外的那座北阳王府却有。郑郁只觉林怀治这句话意有所指,像是在为那日工部里的问话回答一样,笑道:“你要真喜欢,不妨替我寻些观音莲来?”
林怀治起床,拾起散落在床边的衣裳穿上,随后拿起衣架上的腰带,背对郑郁问:“只喜一种?”
“就东湖红莲和观音莲吧。”郑郁翻身手支在枕上撑着下颌,思考片刻后,说,“太多反而易看花眼。”
林怀治说:“好。”穿好衣转身看郑郁青丝垂泻,如画的眉眼含着笑意,红唇勾着一个好看的弧度。倏然看得他血液滚烫,随即单膝跪上床,钳住郑郁下颌低头吻了上去。
这日的郑郁才熬了一夜宿直完,正准备回房补觉。路过后院时,忽闻清雅荷香,转步沿着小径往池边走去。侧身掀过柳叶,映入眼帘的是满池红白交错的荷花。
初夏阳里,南风吹过,荷叶簌簌递来静心安神之声。两池分隔,一池中的观音莲色白与金阳交织,在这略有些闷热的时节与人眼前清凉之感。另一池的东湖红莲随清风摇曳,在绿水青荷里别有一般风采清逸,池桥流水,荷花丛中亭台矗立。
亭卷竹帘微风摇,满池清荷入梦来。
岐州税案后,郑郁和袁纮同时上书要求严惩贪污官员,一时掀起千浪。弹劾他的折子,在圣案上堆了两摞。不过德元帝也恨贪污官吏,准了袁纮和郑郁的折子。
张书意、李远谌、杨奚庭等数十人贬官外地,赵晋因刘仲山在其中牵线贬为广州都督。
而后刘千甫举礼部尚书梅说为尚书左丞,此举袁纮虽有阻止,可架不住德元帝喜欢。而后德元帝更是以林嘉笙生辰为由,让户部拨款为其修建别苑、道观。
袁纮、乔省恩等朝臣上书劝谏,可都被德元帝避重就轻的推了回去。直言就这么一个小妹妹,女儿家宠些也无妨。说罢与梅说一起就想给袁纮和刘千甫赐婚,袁纮等人才咽了下去。
临近端午,长安城里已有些燥热,烈日灼烤下风中混着黄土味道,闷热的让人不住想躲回家中避凉。
郑郁下朝出宫回府忙换了厚重的官服,内罩白纱衣外穿宝相紫花半臂。一身清爽的在王府门口徘徊,不时向前张望。
他已等了小半个时辰,齐鸣正想开口劝郑郁回去时。突然,长街上由远而近传来强劲的马蹄声,整肃有律,风刮起旗帜的破声,郑郁忙整好衣衫,持礼等待。
不过片刻,长街上就出现一队人马。
--------------------
1、出自《庄子·田子方》
2、出自唐.孙叔向《送咸安公主》
3、出自唐.裴度《夏日对雨》
第84章 鞭打
为首者面目威严,高鼻深目,面庞刚毅,官袍下的身材魁梧伟岸,骑在五花肥裘马上,通身有着不怒自威的气势。威风凛凛,与身后的旗帜仪仗压在素来雍和的长安街上,竟有几分不和谐。
那是来自塞外风霜的肃重,又经过多年战场的血洗,从骨子里生出的傲然。
此人正是北阳郡王郑厚礼。
后一个身位的是位青年,个头上与郑厚礼相差无几。五官轮廓深邃,面庞与郑郁有几分相似,气势上却更多的跟郑厚礼相似。
他浓密的黑发并未束起,而是梳成数道小辫半披在身后,几根缀着红宝石的小辫子垂在胸前,一根玳瑁额饰衬得人英武潇洒。耳垂上的一双金耳坠,随着马力轻轻摇晃着。
青年肩宽腰窄,伴在郑厚礼这样的老将身边也丝毫不减锐气,哪怕身着普通的浅绯官袍,亦仍显气度不凡。
这便是郑厚礼的长子,平卢都知兵马使郑岸。
郑厚礼和郑岸过了乌头门翻身下马,郑厚礼下马后,郑岸随即给父亲递来柏木杖,身后的副将卫兵也有序的紧随其后。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