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1 / 1)

加入书签

('

“方法、真理、生命——”

“嗡——”

“荡——”

时敬之脱口而出的话被打断,空中传来隐隐震荡,是大学钟楼的报时声。

时敬之愣神,又转头看着存在了几个世纪的雕像,他轻声开口:“……圣西蒙很有名,不仅仅因为他波澜壮阔的人生,还因为他在大封锁时期不顾危险,办出第一份德尔菲诺大区的报纸。”

他看向闻命:“FAITHVICTOR,德尔菲诺大学校报,后来这个报纸在约书亚大学联盟里流传,甚至一度成为权威性最高的报纸。”

“……据说几个世纪以前的航海家圣西蒙,在他还是一个印刷匠的时候,从百里之外的瑞士翻过阿尔卑斯山脉来到这里,他在随身的钢笔中塞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凯撒密码。无数人聚集着,他们是小贩,印刷工,盗版商人,斗篷下藏着掖着,他们把随身的纸条拼接在一起,那就是FAITHVICTORY的前身,我们的校报,所谓的反叛之子。”

圣西蒙以流亡者的身份办出报纸,是那个时代漂流于地下的火种。

后来那些报纸重见天日,被珍藏于大学图书馆中,从此图书馆的钥匙一直被西蒙家的人保管,传说那把钥匙形状诡异,而圣西蒙本人死去,并未留下多少遗物,除了几本笔记本和破旧钢笔。

而圣西蒙留下的钢笔中的那张纸上写着:……古老钟声响起的是安魂曲吗?不,这是没有英雄的叙事诗。

“我很喜欢,我的学校。”

时敬之这次用一种特别稀松平常的口吻讲话,如同讨论别人的事,而闻命的重点则落在了“喜欢”这两个字上。

因为时敬之很少提及“喜欢”,很少自然流露自己对某个事物或者人物的喜爱,他能让对方接近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

“学校的历史很有趣,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图书馆书很多,教职员工很友好,学生们中间会流传誓词。”

“是三段论吗?”闻命笑着问:“要对人类的苦难保持永恒的悲悯,要对优越感报有长远的警惕心,要对世界持有包容而开放的心态——”

这是学生们代代相传的口号,时敬之心领神会。

他开口,在后面加了句新的:“——也许还可以再加一句,要对生命保持永恒的热爱。”

“真是振奋人心。”闻命说:“前三句是学生们约定俗成的座右铭。”

“后面这句是西太平洋济之市的一名研究员在几年前的毕业典礼上说的。”

时敬之解释说:“他年轻时是德尔菲诺大学的教师,后来去了第三方机构生命伦理委员会做监察员挂职,又交流到济之大学工作。”

“他为什么跳槽?”闻命问。

“因为他说——”时敬之微妙地停顿了一下,他僵着声音,然后把话越说越顺:“如果你在事物内部,你只有两只眼睛看世界,但是跳出来,你就可以拥有第三只眼睛审视自身。”

众所周知,生命伦理委员会最初主管教育问责,负责监察各大高校与研究所。

“是个敢于突破的人,很符合德尔菲诺大区的城市风格——”闻命默念:“World changer Delphino.”

世界的改变者,德尔菲诺。

闻命说着说着又笑起来:“城市口号也很特别, Leute machen Delphino.”

英文意为,People make Delphino.

人民创造德尔菲诺。

这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是毕业生们很喜欢在毕业典礼的最后齐齐诵念的,他们一边欢呼一边向礼堂上空扔学术帽:“我们都会变得光芒万丈。”

“我们都会变得光芒万丈。”时敬之说,声音很轻很轻。

“我们都会变得光芒万丈。”闻命跟着重复。

*

他们继续走,路过一片纪念碑,碑上刻着约书亚树组成的复杂图案与数不清的人名。

德尔菲诺大学属于世界性高校组织约书亚大学联盟,而徽章是约书亚树,象征生命,勇气,与希望。

“因为约书亚树拥有巨大的树冠和小纤维组成的茎杆,看起来并不牢固,也没有年轮,然而人们都知道,它可以在沙漠中生存二百年。”时敬之说。

闻命再次符合:“pride and proud.德尔菲诺精神。”

他恰到好处地表露对时敬之的赞赏:“小敬,我知道你出身这里,我特别高兴,因为你让我梦想的大学熠熠生辉。”

他刚说完又迅速改口:“不…这么说不太对,其实没什么理由,你在我眼里一直光芒万丈。”

他强调:“一直。”

闻命脸带艳羡,毫不吝啬赞美:“我想……我想一直这么仰望你。”

那一刻,他率直的脸上流露出一种乐观、天真又坚定的表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