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1 / 1)

加入书签

('

“没空。”女人说:“我下午要开会,哪有那么多时间陪你去游乐园。”

“可是你说过我考了满分就带我去游乐园!”对方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我们说好的!你说的好好的!”

“我说过的事多了去了!”时夫人大声斥责,她心情不佳,低吼道:“别人家孩子也没跟你这样能闹!你看不到我有多忙吗?!我不用工作吗!”

此后留下的只有时敬之令人烦躁焦虑的嚎啕。

大颗大颗的泪滴滚落出来,他问:“为什么?”

“我没有不听话……”时敬之辩解说。女人目光如刀,他瞬间被吓住了。时敬之皱着脸要哭不哭,“我没有不听话……妈妈我们可不可以约下次?”

“再说吧。”女人真的很忙,她挂断了电话,叮嘱说:“你好好听话,就带你去。”

那此后又是漫长的时间,时夫人的“下次”也许只存在于时敬之的眼泪里,随着时间被蒸发干净。

社会也有消化系统,它不断代谢掉那些失败的人和那些看起来失败的人,进而断裂他们和人群本身的联系,孩子不及格是耻辱,年轻人挣不足钱是丢脸,女孩子不结婚是家门不幸,没有后代是愧疚和罪恶,耻辱感和罪恶感鞭策人们一直上进,其实上进是没错的,可是当人们质疑上进存在的意义,那就是不幸。

孩子会哭,会笑,会吵,可以发泄。但是他知道,他不是孩子,他不可以。

当他有了这个意识的时候,时敬之已经不是三岁的孩子了。

三岁没有得到过的游乐园,只能被遗忘在三岁的标尺上。他必须向前走。

所以时敬之学会了隐忍和沉默。

图书馆门口的鹅卵石路凹凸不平,正是中午的饭点,不远处的餐厅里飘出香葱和奶油青口的暖香,时敬之低头系完鞋带,匆匆进了图书馆。他上了中学二年级,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研究导师的著作。论文和期刊五花八门,这位导师非常任性,最喜欢用意大利语写研究报告。时敬之苦不堪言,感觉在看天书。他在包里装了整整三大盒黄油饼干用来充饥,困了就去特定睡眠区休息一下。

下午时候,郑泊豪偷偷带了书来看,他给时敬之展示书签:“瞅瞅!这是啥!”

他带了司康,邀请时敬之分享。

时敬之抱着书包摇摇头。

郑泊豪瞪大眼睛,他在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走路不吃饭宁愿饿肚子也要保持体面的时候,非常震惊。

时敬之说:“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走路,不礼貌。”

郑泊豪说:“你不吃?你饿肚子?”

满大街都是边吃汉堡边赶路的上班族,时敬之沉默地摇摇头。

郑泊豪有小女朋友了,他有很多新朋友了,人群在他们身边来来去去。

郑泊豪问他:“兜兜!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人呢?!”

时敬之无暇他顾,他还有三篇论文要写。焦头烂额喘不过气。

时敬之曾经以为自己是佼佼者。

佼佼者的一部分标准包括孝子。

至少在很长时间以内,他都把“乖巧听话”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最高标准。

父母的话是最高境界,他们是最优秀的英雄人物,是标尺一般的榜样。

所以哪怕他们争吵不休,互相指责,时敬之永远会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

如果找不出错误,他就会自我怀疑,我到底错在哪里?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时夫人的皱眉代表她的不喜,紧接着她就会吼叫起来。

时先生如果沉着脸一直不笑,那么代表他心情不佳。

时敬之妄图以自己的乖巧换来他们的眷顾和松弛。

与其说他在渴望外界如潮的赞美,不如说他想要得到那对夫妇的认可。

然而那都是未完成的梦想,他猝不及防得到了劈头盖脸的教训。

郑泊豪留在他书包里的书被发现了,好厚一本闲书,荧光笔把重点段落标出来,还夹了一张小书签。

周围同侪开始互相分享对青涩与情色的懵懂探究,时敬之不懂。

“《挪威的森林》!”那本书的书皮摔在他身边的地上,“时敬之!你太让我失望了!”

他们说。

“这本书是谁的?!”

时敬之沉默。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闲书?!”

他还是沉默。

“这是禁书!时敬之你知不知道!你竟然看禁书!”

“唯有死者永远十七岁!”那个人拍着崭新扉页说:“竟然谈死!竟然谈死!看看现在的孩子都什么样了!好的不学你们天天想什么?!”

书页中抖落一张书签。

它是刺眼路标,通往隐秘幽微的禁忌,在师长的高压线与金科玉律面前肆无忌惮地挑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