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页(1 / 1)
('
“但是那个……”兰先生不知道该不该问:“后续还有一些…我听说你做了隐私加密选项?这样一来跑数据的时间会翻倍。”
隐私加密选项就涉及到生活中的隐私部分了,这需要使用者自行设定。
时敬之的脚伤到了,他正滚动轮椅轻手轻脚离开。他动作是很快的,仿佛逃离一样,没几秒就出去好几米。兰先生望着他慌张的背影,以为他不会回答了,忍不住站在原地叹了口气。
“不,没有关系。”时敬之却又突然停下来,他抬头回望目露诧异的长辈,语气坚定道:“我想让他看见我。”
我想让他看见我。
而二十几分钟以后,闻命在电梯口追上他,握着他的手,毫无芥蒂地露出笑容,“原来真的是你。”
时敬之突然抬眼看来。
“闻命,我是不是……”对方灼热的视线停留在脸上,时敬之猛然打了个寒战,他看向闻命的一瞬间,仿佛终于清醒过来。
他的目光无比平静,同闻命相交的手指也坚韧有力,他的泪水全部被抹干净,表情天真又盲目,可是颤抖的嗓音却泄露了他的绝望与恐惧。
“……我是不是……错过你了?”
--------------------
好了,玫瑰之镜的意思出来了。
它类似于一种“心灵传递、共情传递”的装置。
由信号捕捉装置、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接收装置等组成,可以记录储存感官信息。
脑波发射装置的灵感来自《全息玫瑰碎片》。
然后我稍微解释下玫瑰之镜的设定。
第一卷里,我在描写闻命这个人的时候尽力避开了目光。我一直在写感官,但是没怎么写“闻命的目光”。
然后,时敬之的眼睛是录影机,闻命是观众,脑波投射后,闻命看到的一切是时敬之本人(眼睛)的录播。
所以闻命想干啥…看到啥…都是时敬之提前好多天录好了剪辑出来的,再通过脑波发射装置来投射进闻命大脑里。闻命说一句话,提一句要求,时敬之背后需要默默看无数遍、踩点无数遍、提前去那些地方规划好一切。
这也是时敬之把作息时间表搞的那么严格的原因。
有几个线索,比如闻命一旦“自作主张”就会头痛,这是因为早就录好的内容和现实出现了冲突,大脑难以一下子消化完毕,时敬之会紧张。比较明显的地方是看李医生那里,由于意外频出,闻命看到的世界是“卡顿”的。
然后时敬之看《巴黎圣母院》看了无数遍,因为他作为一台“摄像机”,需要各个角度、各个机位去捕捉不同的镜头。
还有他俩逛公园那里,城市管理中心的职员听到的钟声是五下,但是闻命听到了四下,这是因为时敬之提前录的时候就是四点——然而当天闻命在医院多睡了一个小时。
而时敬之在郊区、市里的房子几乎都长一个样,如同样板间,一方面是性格导致,另一方面是他要拍素材。闻命住市中心房子的时候,时敬之就会去郊区的房子拍。
这也是时敬之“不怎么去闻命那”的原因,因为他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拍素材、减素材、跑数据。
时敬之因为薇薇安、郑泊豪以及闻命本人的刺激已经开始明白“录播”是有问题的,尤其是他一直有个念头,虽然摘了玫瑰之镜会头疼,但是闻命会喜欢,所以他不打算让让闻命按照计划表做事了,闻命爱咋咋的吧,开心就好。
所以后来他和兰先生说,我不想继续用玫瑰之镜了。
这才是整个第一卷呈现的内容。
再然后上一章闻命说,姚蒂娜你怎么搞到我的生物信息的?
姚蒂娜表示一头雾水。
所以闻命再次确认时敬之没有把自己的生物信息发送出去,而答案也存在于27楼,他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指路五十章。
闻命一开始以为自己作为一个第四象限的嫌疑人,被时敬之通过这个镜子屋捕捉了自己的生物信息,然而并没有,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而这间屋子唯一的作用,就是时敬之拿来拍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自己的,他必须通过眼睛去看镜子反射图像、利用单面镜子后的摄像机以及生物信息捕捉装置来捕捉一些关于自己的镜头——“因为我想让他看见我”,哪怕是计算机建模也是需要素材的。
*
再然后,姚蒂娜墨镜葬礼事件,墨镜就类似于一种脑波收集装置,具体操作姚蒂娜已经说过了。
*
黑街小视频事件,AI换头。
还有时敬之通讯器假人事件——这个最明显,闻命见过计算机建模的时敬之和真实的时敬之,所以可以一眼看出这是AI模拟的假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