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1 / 1)

加入书签

('

夏王雍黎确实并未住在军营,而是住进了新安太守的府邸。

明瑛就被赵长史带到了新安太守府中,然后让他在屋里等候。

听见赵长史在外面关上门的声音,明瑛仍是不慌不忙的打量着周围。

新安太守的府邸在城南坊,新安官眷的府邸都是在这边。

新安的粮仓和武器库应该也是在官邸附近。

若说晋楚交战,新安是首当其沖的要塞,可即便拿下了新安也不可能隔江而治,那只能是让新安变成一座随时都会被夺走的孤城。

算来这也并非他初次踏足新安。

无论是两国议和,还是再度开战,几十年的战火硝烟已经弥漫过江南。

而在此战,大将军叶溦将会率军攻入新安,连下三城。

若非军中内鬼放了暗箭,晋帝也下旨勒令叶溦回师,才致使功亏一篑。

没有重兵防守的新安,就是一块能被楚国随时收回去的肥肉。

方师兄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至少军中的钉子应该能被提前摘出来了。

只要再将楚国的水搅浑了,就能保证北边乱起来时也不至于被钻了空子。

明瑛正想着时,便听见身后的门外传来动静。

“王爷,人已经在里面了。”这是门外侍卫的声音,随即就是开门的响声。

明瑛回头看见进来的人。

夏王雍黎已近而立之年,他的模样倒是和明瑛曾见过的那位晋国皇帝有几分相似。

也许和他相似的是他的亲生母亲,那位三十年前嫁到楚国的和亲公主,晋帝的胞姐。

第16章 第16章

“王爷。”明瑛刚要作礼,就被雍黎拦住了:“不必多礼。”

他靠着凭几坐下,便伸手示意:“坐下说话吧。”

明瑛也未有推辞,只说道:“在下不过山野村人,巧合来到新安,并无别的牵连,至于细作之说更是无稽之谈。还望王爷明察秋毫。”

雍黎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展开看着,就不紧不慢地说着:“我自是知道你清白无辜。但我乃大楚亲王,而细作之说更是事关重大;我既接到这封信,也不能置之不理。”

“愿听王爷吩咐。”明瑛略一斟酌就道。

即便黎雍漫天要价,他也没有选择。

雍黎也很满意他的识趣,不过却并未开门见山,只问起听说他是和雍颖一同来到新安的。

“听闻小安阳王是王爷的义子。”明瑛只是别有深意地道。

“我的这个义子,做事倒是还行,只可惜是个死心眼的蠢货。”提起小安阳王,雍黎不满的哼了一声。

看来他还并不知晓小安阳王也早已背叛了他。

他认为小安阳王是蠢钝之人,却偏偏就是被啄了眼。

顿了一下,雍黎才望向明瑛:“若你跟着雍颖,往后又能有什麽大作为。可若为我做事,我自是不会亏待你。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多谢王爷提携。”明瑛端起案上的茶盏,斟了一杯茶,端起茶给雍黎,“愿王爷心想事成。”

雍黎望着他半晌,才接过茶一饮而尽,然后大笑起来:“好啊!好啊!”

明瑛便继续说道:“只是在下有一拙见,望王爷一听。”

“但说无妨。”雍黎点点头。

“在下虽长于村野,但对朝中之事也略有耳闻。”他看见雍黎在认真听着,方才不急不缓地说起,“恕在下直言,如今正值两国交战之时,并非良机。但王爷近日之举,是否太操之过急了?”

显然这是雍黎并不喜欢听到的话,他便逐渐板起脸:“什麽意思?”

如今是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夏王有篡权夺位之心,只有雍黎还觉得自己行事谨慎,他死得可一点都不冤。

但雍黎的死若能为楚国再添一把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王爷,在下不过是千里之外的山野小民,尚且所知不少,何况是您身边的朝野臣公?”明瑛已经不期待雍黎能完全明白他的意思,只能给他解释道,“您乃君王亲叔,凤子龙孙;若无真凭实据,便是陛下也不能担上弑杀亲长之名。只要将凭证抹平,您才能静待良机。”

“凭证?”雍黎诧异。

明瑛只能提醒他:“便是您与边将往来的书信,还有……”他垂眸,轻声说道,“您与晋国公主的婚书。”

婚书的真假无需辨论,若所有人都以为夏王準备迎娶晋国公主以求得晋帝的支持,即便是假的也能变成真的。

毕竟雍黎和晋国勾结是事实。

而晋国公主只是这桩交易中可有可无的筹码。

明瑛已经告诉小安阳王,雍黎準备迎娶晋国公主,正在为楚君搜集雍黎罪证的小安阳王必然会详查此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