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237章:赵滋弊病(1 / 2)
赵滋有些奇怪,他们兄妹之间自是有什么说什么,所以他不明白这么重要的问题能交给谁。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而经过几年的摸底谁都知道,后勤上还是大宋占优势。
这次要不是赶上春耕耽误不起了,真能冲一冲燕山山脉,既然如此为何不扩大这种优势。
说起来这事儿还是邦媛前两年说给赵滋的,她信誓旦旦地说是听做买卖的粟特商人说的,占城就是有三熟的稻子,就算在江南之地,只能一年二熟,产量也大大比原来的高。
需要补充一下。因为邦媛对于河西走廊的干预,这个时空,李继迁想统一商路更加困难,所以大宋还真接待过不少西域来客。
而粟特人沟通南北居无定所那是一定的,赵滋虽然期望不大,但也试验了一下。
大宋建隆二年就和交趾建交了,当时的名义是交趾向大宋称臣,称交趾郡王。虽然说大宋军事拉胯是不可能让人家跟臣服大唐一样跟你低头哈腰纳贡交税的,但大宋天子交代的事情还是上心的——毕竟这还不是百年后虚弱无力的神宗朝廷。
邦媛记得没错,占城稻在历史上正是稍晚的些时候传入中国的。那时的安南境内分为占城和交趾两个国家,但是稻谷的质量相差并不大。南方和户部有关的农业官员亲自去考察过,发现这稻种真的很优秀,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赵滋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要知道,若有这样的东西在南方生长,那大宋每年多出几十万石粮食,何惧契丹再次南下?
所以他当即命令两广和福建路的官员开始接收稻种,并做试验看能否大规模种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