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页(1 / 1)

加入书签

('

司马昭眼看实在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也没办法,只能先去报告司马懿,看看自己的父亲能不能猜到蜀贼的目的。

别看司马昭半身反骨,但对自己父亲的谋略智慧,还是打心底里佩服的……父亲要是猜不出来,那天底下,恐怕没人能猜的出来了。

然后吧……司马懿也犯愁了。

他也搞不明白啊。

根据司马昭的说法,西门外的蜀贼这次是采用五人一组,分批潜入城内的做法……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军队作战,倒不如说有些像是安插细作的做法。

太过于分散,也不成规模,甚至很有可能在入城以后,士卒之间互相失联。

指望这些潜入到城内的士卒能发挥什么大的作用,司马懿也想不通……自古以来,细作的作用,就是传递情报而已,有大用,但也什么用都没有。

蜀贼到底是要做什么?!

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渗透作战的先例,但以前的渗透作战,大多是派出小股精锐部队穿插到敌军后方,比如官渡之战时曹操亲率精锐偷袭乌巢,又或者是伪装成敌军的样子,对敌进行重点打击,比如后汉开国时期,节侯冯异领兵大破赤眉军……不管是哪个渗透作战案例,都是成建制的作战,兵力规模都在千人以上。

撑死就那么几百人,爬城墙钻入城内,然后藏起来,彼此之间联络都困难……这是什么作战方式?!

兵力一旦分散了,再想聚集起来,有那么容易的么?!

没有主将指挥,全靠士卒自觉行动,并且从一开始就是以五人一组的小队渗透,根本不成规模……司马懿不管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样的渗透,除了当细作外,还有什么实际作战意义。

司马懿想不通,但司马懿很清楚,既然这是城外的蜀贼刻意为之的,那么必然是有把握的行为。

如今他猜不透敌军的目的是什么,但宛城之内,需要重点防守的点,也就那么几个。

首先是四个城门,司马懿下令,必须日夜加强巡逻守护,防止蜀贼小股部队突袭城内,跟城外的蜀贼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其次,是军粮军械的囤积点,司马懿也开始下令加强守备兵力,防止蜀贼烧毁粮草和军械。

第三,加强巡逻有些过于被动了,司马懿认为自己还需要主动出击,因此下令在城中加强巡逻盘查,鼓励城中百姓举报陌生面孔,并给出了抓住一个蜀贼细作,给与十金的悬赏。

做完这些应对措施后,司马懿才算是稍微安心一点。

再三嘱咐司马昭继续驻守西城门,不得懈怠后,司马懿这才把心思重新放回正面战场的布防作战上来。

这才是目前宛城防守的重中之重。

紧接着,隔天……城外的荆州军,在关平的率领下,再次对宛城展开了进攻。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荆州军几乎每天都会用这种蚁附攻城的办法,以伤换伤的打法,对宛城展开进攻。

虽然很低效,但这是荆州军唯一一个能对宛城造成实质威胁的进攻方式。

以往的战斗,基本都是在围绕着城墙展开的,而不管领兵进攻的将领是谁,是关平,寇封这样的猛将,还是王基,邓艾这样的智将,其实进攻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一个月的进攻下来,守城魏军大概伤亡了近万人不假,但攻城方的荆州军,也已经伤亡了两万六千多人了。

没办法啊,守城战里,攻城一方的损失肯定比守城方要大,将近一比三的比例,已经算是很低的战损比了。

但今天的战斗吧……关平突然发现,好像变的好打了。

原因,关平虽然不太清楚,但肯定跟城内突然冒出来的好多股浓烟有关。

而此时的宛城城内,司马懿已经开始急的跳脚了。

宛城城内三十多处地方近乎在同一时刻失火,你要说这事儿跟蜀贼无关,打死司马懿也不信啊。

城外在攻城,城内同时三十多处地方失火……虽然损失不一定会很大,但对士卒的士气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稍微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士卒,看到城内失火,指不定还以为是其他城门已经失守,蜀贼已经攻入城内了呢。

因此,司马懿立刻派出手里的预备队,一方面赶紧去扑灭城内的三十多处失火,避免火势蔓延后动摇军心,另一方面,司马懿也下令,一定要沿途严加排查细作,不能让蜀贼的细作继续这么猖狂下去。

好家伙,三十多个地方同时失火,涵盖范围甚至波及到了大半个宛城内城……现在司马懿明白了,前两天西门外的蜀贼往城里派出的这些“细作”,到底能起到很么作用了。

居然还能这么玩的?!

第871章 紧急求援

一天的守城下来,司马懿已经是疲惫不堪了。

今天,南门外的荆州蜀贼攻上城墙的次数,可比之前十天加起来都多,如果不是司马懿亲临南门城楼,亲自指挥防守并鼓舞士气,这一天即使能坚守下来,伤亡也小不了。

即使如此,南城门激战一天下来,伤亡居然也高达五百余人了。

很显然,城内失火,多少影响到了南城门守军的士气,哪怕司马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应对安排,派人去扑灭了城内的三十多处失火,但影响已经造成了,这是无可挽回的。

另外,因为动用了手里的预备队去扑灭城内的失火,导致司马懿没有了可以利用的后备兵力,也逼得司马懿不得不采用亲临南门的方式指挥作战,同时这次南门守卫战没有援兵可用,这也是造成更大伤亡的原因之一。

好不容易坚守了一天下来,司马懿回到自己的府内,开始处理城内失火的事情。

因为司马懿及时派出了预备队灭火,城内的火势倒是没有蔓延开来,虽然烧毁了不少的民房,但相比于宛城这么大的一座城市来说,这点损失不算大。

可问题是,司马懿派出去的灭火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封堵排查蜀贼前些日子潜入城内的“细作”,这个任务的完成度,非常的低。

蜀贼的“细作”军,似乎非常的谨慎,他们在点火后,根本没有在现场多做停留,也不要求扩大火势,只要点燃了火就开始撤退,因此能真正被堵到的“细作”军,人数非常的少。

三千灭火队,分成三十几路去围堵,最终堵到了十几个蜀贼细作,而真正被擒住的细作,只有五六人。

这点收获,实在不能让司马懿满意,但,也没让司马懿太过于失望。

这五六个人里,有一个小队长,而从这位小队长的口中,司马懿得知了蜀贼这次作战的目的,就是在城内制造混乱,配合荆州军正面攻城。

做的事情,还真的就是跟细作做的事情一样,不过这次宛城城内的细作太多,光从今天失火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城内大概有数百人的细作队伍。

而从这位小队长的口中,司马懿也得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潜入城内的“细作”军,是存在一套完整的联络方式的。

可问题在于,这套联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小队长也只是知道联络方式的含义,但具体是谁下达指令,该干什么,决定权并不在小队长的手里。

他知道看到类似的联络方式是什么,该怎么做,但他并不知道,明天会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制造混乱。

也就是说,司马懿依然要头疼,明天这帮混蛋“细作”到底会在自己守城的时候,给自己捣什么乱。

但,知道总比不知道的强,司马懿要求这位小队长把他知道的联络命令内容给写出来……然后这个小队长就给司马懿说了二十几种不同的联络命令暗语。

司马懿脑袋都大了……这是什么人,能想出这么多的作战命令出来,而这些士卒,又是如何在大字不识一个的情况下,记住这些复杂的暗语的?!

反正司马懿是真的有点佩服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和实际组建者了……这样的作战方式,司马懿是真的开了眼界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