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页(1 / 1)
('
但好在,有了这些暗语针对的实际内容,司马懿也算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布置了。比如袭击粮草和军械囤积点,攻击城门之类的手段,司马懿早就已经开始安排布防了,而在城内散步谣言,又或者是对主帅进行刺杀的命令,司马懿也是有所防备的。其中最不能让司马懿接受的是……这些命令里,居然还有往水井里投毒,污染水源这种下三滥的技巧。虽然说战争双方,无所不用其极……但这种手段,实在是太过于败坏人品了吧?!想出这种主意的人,也不怕绝后?!司马懿一边咒骂给出这种命令的人,一边立刻下令保护城内水源,任何人不得靠近城内水源,即使是城中百姓需要取水,也必须靠里长作保才行。只是这么一来,司马懿又有些发愁了。兵力不够啊。四门守卫,需要安排兵力吧,尤其是南门,面对荆州军主力的进攻,在那边至少要安排一万人以上的守备力量才行。而西门外,因为那数千蜀贼的威胁,司马懿也不敢掉以轻心,三千常备兵力是必须的。至于北门和东门,虽然身处己方方向,但不安排兵力驻守是不可能的,每个城门两千士卒镇守,也是必须的。这么一算下来,已经分出去一万七千人了,而司马懿为了应对突发状况,手里至少要有三千人的预备队吧。好了,算上这两天的战损,司马懿手里的兵马已经全部分配出去,甚至出现负额了。可如今,因为城内潜入了数百蜀贼精锐,导致司马懿必须分出兵力去看守粮草和军械库,同时还要安排兵马在城内索敌排查,同时又要保护水源……没个两三千兵力,这么多事情根本安排不过来。没办法,司马懿只能想办法调度防守兵力。南门和西门的守卫是不能撤的,那边是实质的威胁,因此,只能从东门和北门各调一千兵力过来,一千人负责守卫粮仓和武库,一千人负责在城内保护水源,同时排查寻找潜伏的细作军。司马懿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支潜伏进来的蜀贼“细作”军的真正作用了。不仅仅在于可以制造各种混乱,配合正面进攻……就这不过两三百人的细作军,一下子就牵扯了自己两千兵力的布防调动,这才是这支部队最大的价值所在。这还只是两三百“细作”郡,就有这么大的威胁了……西城门外那边,可蹲着四千有相同作战能力的蜀贼呢。但凡西城门外的蜀贼不傻,他就不会只派这么点人渗透进来,这几天,应该还会源源不断的往城内输送这些“细作”军……而一旦这些“细作”军的数量达到千人规模,那后果,司马懿都不敢想。这是一个司马懿无法承受的后果。可在如今的局势下,司马懿除了调兵加强巡逻,严查城内陌生人这样的手段外,一时间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因为,相比较于这些所谓的“细作”军,司马懿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南城门外的荆州军。当荆州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司马懿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心思来针对这些让人讨厌的“老鼠”。因此,现在的司马懿,无比希望,曹真率领的两万多援军,能尽快赶到宛城来布防。为此,司马懿赶紧给天子写信求援的同时,也给曹真写了一封信过去,希望曹真不要一路上这么折腾下去了,宛城现在是真的告急了。而此时的曹真……才刚刚走到河南郡,距离宛城,还有七八天的行军路程。甚至于,如果按照曹真那个走走停停的行军速度,赶到宛城可能还需要十天。当然,在接到了司马懿的紧急军报书信后,曹真也确实有心想要加快行军速度,但……即使以这种走走停停的方式慢慢恢复士气军心,但到底是要去宛城作战,士卒的军心是真的不高。毕竟刚刚在关中经历了一场惨败,能逃回来都算是命大,结果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被调去另一个战场……士卒们肯定是不乐意的。而且吧……偏偏被调去的,是宛城战场。在关中战场,虽然被人切断了后路,粮草告急,但兵力上来说,魏军其实还是占优的一方,蜀贼进攻虽猛,但大家人多嘛,多少还能齐心一点。可宛城战场那边,听说可是蜀贼十几万人在围攻三万人,现在撑不住了要去支援……可就算去支援了,加上这两万多人也不过是五万多人而已,要面对两倍乃至三倍的蜀贼夹攻。这种战事,你让这群刚刚逃出生天的士卒们,怎么能把士气提的起来?!曹真也难呐,带着这么一群军心不齐,士气严重不足的士卒们去救宛城,他一路走走停停,真不完全是故意为之,而是不这么做的话,军心士气可就要彻底乱了。所以,曹真也只能给司马懿写了一封回信,告诉他自己的实际情况,一面希望司马懿继续坚守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曹真也尽可能的在鼓舞军心士气,尽快的提高行军速度。但具体什么时候能抵达宛城,曹真也没法给司马懿保证。也许只要五六天,但也可能是七八天,当然,最长不会超过十天……还请司马懿尽力坚守住这十天的时间!!!有一说一,曹真的这个要求,真不算多过分,毕竟以现在的战况来看,司马懿还不至于十天都守不住。但……事情的发展,总不会一直按照人们预想的来的。第872章 南门决断王平在抵达宛城西门后,就已经派出了军中精干军士,绕过魏军的警戒区域,翻过中间间隔的三座小山,去联络在南门强攻的荆州军主帅关羽了。但,中间多少有一些波折,再加上翻山绕道也需要一点时间,一直到宛城城内大量失火,造成宛城守军动荡后,关平这边才见到翻山过来传信的无当飞军军使。而关平也终于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攻城战,魏军的防守没有以前那么严密了。至于主帅关羽……关羽现在的身体情况吧,说不上太好,也说不上太坏。这次兵临宛城,关羽虽然在行军过程中是以车架出行的,但抵达宛城后,关羽却似乎身体状况有了好转,偶尔还可以骑马上阵,亲临前线指挥攻城。看起来,似乎比起以往,关羽的身体要好多了。但实际上,只有关平,“关索”,徐庶,王基等少数人知道,其实这一个月里,关羽几乎有半个月的时间,一到夜晚就会开始发低烧,到凌晨才会好受一些。关平和徐庶都曾经劝说过关羽,要实在不行,关羽还是退回襄阳休养……要是怕影响军心士气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帐内静养,真不用这么频繁的在士卒面前露面,更没有必要亲临一线指挥攻城。但关羽根本不听。别看现在关羽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了,但脾气还是那个脾气,一点要改的意思都没有。关平和徐庶都劝不动,别人来就更不好使了。而且吧……说实话,其实包括关平在内,其实内心都有一种预感。以关羽的身体状况,这次出征宛城,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领兵出征了……为人子女,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父亲有个闪失好歹,但作为从小崇拜父亲的武将,关平却意外能理解父亲的固执。武将,哪怕是战死沙场,都好过老死于病榻。所以,这次关平是真的没怎么劝,甚至私下交代了关银屏,让她好好保护父亲,至于其他的,不要去多管。因此,南门外的荆州军,实际上的指挥官,还是关羽……所以司马懿才会守的那么苦。要换个人,哪怕有兵力优势,哪怕用以伤换伤的打法,还真未必能把司马懿逼到向曹真紧急求援的程度。而在得知了宛城西门有自家援兵抵达后,关羽也没有任何的大意,亲自召见了无当飞军的军使,详细询问了西门部队的情况。包括主将是谁,兵力数量有多少,是怎么绕过武关进攻到宛城的,粮草军械补给情况怎么解决……等等。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