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页(1 / 1)

加入书签

('

当然了,曹真还不至于因为这事儿就迁怒司马懿,这点心胸曹真还是有的……可问题是,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出现了这种事儿,总不能要让一国大将军去向你司马懿道歉认错吧?!

你司马懿那么聪明的一个人,稍微找个人过来牵线搭桥一下,回头我这个大将军借坡下驴,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这事儿不就过去了嘛。

可偏偏,曹真一直在等,始终没有等到司马懿托人来找自己……曹真在别扭的是这个,他觉得司马懿有些太不给他面子了。

而司马懿呢……司马懿的情商是高,也能屈能伸,但问题是,现在的司马懿还不是那个七十多岁的老狐狸,他现在才四十多,还是有点自己的脾气的。

再一个,其实司马懿也不是没有想过托人去给曹真一个台阶,但……现在军中没这个条件啊。

能在曹真面前说上话的人,只有那么几个,郭淮,王凌,秦朗……但都不合适。

郭淮的资历,比曹真和司马懿都老,司马懿跟郭淮之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交情,拜托郭淮去不合适。

秦朗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问题是,郭淮在撤兵到昆阳后,为了防止秦朗有什么意外,赶紧借口需要向朝廷汇报前线战况,把秦朗给送回了洛阳……现在秦朗根本不在军中。

至于王凌……王凌的身份是颍川太守,又是太原王氏出身,不管哪个身份,跟河东世家出身的司马懿就没啥交情。

没给你落井下石都算不错了,还想拜托他去说情?!

故此,司马懿考虑着,还是等到战事告一个段落了,回到洛阳后,他再额外托人,去跟大将军说说,希望大将军不要把这事儿给记在心里。

但问题是……司马懿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机会。

第897章 东吴的盘算

中原大地的一场大战,最终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逐渐散去了。

从建兴五年六月,曹真领兵反攻关中开始,到建兴五年十一月,汉军退守宛城结束,持续时间半年的战事,终于是结束了。

这场战役的持续时间并不长,没有像上两次季汉北伐那样,动不动就持续一年多的时间,但这场战役的烈度,却远胜于以往的季汉两次北伐。

大汉一共动用了将近二十万的兵力,从荆州,关中两地同时发动北伐,战损六万余人,击退了曹魏对关中的进攻,同时占据了南阳郡,打通了通往中原腹地的通道。

曹魏方面,东西两线加起来,也一共动员了将近二十万的兵力,但东西两线全面失利,战损近十万人,不仅反攻关中没有成功,还丢失了南阳郡和半个汝南郡。

唯一的好消息是,曹魏方面至少守住了颍川郡,保住了洛阳面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也没有在东线让东吴占据太多的土地。

至于东吴方面,前后动员了总计十五万人,最后以伤亡三万余人的代价,收获了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以及半个汝南郡,掌握了淮南地区的全面战略主动权。

从战果来看,最后获得最大利益的一方,居然还是东吴方面……但问题是,现在的孙权,真的有点开心不起来。

汝南方面,陆逊领兵退守寿春,留下朱据屯兵汝阴,依然面临跟上蔡的曹休对峙中。

荆州方面,朱然和周瑜虽然都安全退回了各自的出发点,但战后怎么跟季汉交涉,也成了孙权的一大难题。

这要是搞不好,闹出一个汉魏联合进攻东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说汉魏是世仇吧,但这点在孙权这个政治生物的眼里,并不能成为双方不能合作的理由……为此,孙权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再次往洛阳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寻求和曹魏合作的可能。

毕竟,一下子能派出二十万兵力讨伐敌国,同时还占据这长江上游地利优势的季汉,已经让孙权有点寝食难安了。

当年曹魏势大,东吴不跟季汉联合,只有被曹魏各个击破的下场。

但如今,曹魏势力大幅度萎缩,连中原之地都有些岌岌可危了,而大汉不仅攻略了雍凉,还打通了通往中原的通道……孙权可不能继续这么坐视下去了。

局势已变,孙刘联合已经毫无必要了,这种情况下,孙权需要重新考虑东吴的外交战略。

联汉抗魏,还是联魏抗汉,孙权都可以选,也可以都不选……这需要重新商议了。

为此,孙权赶紧先召见张昭,询问张昭的意见。

没办法啊,陆逊和周瑜都有重地需要驻防,为了防止汉魏可能存在的反击,这两人都不能轻易离开自己镇守的地方,而张昭,则就在建业。

就这样,年近八十的张昭,不得不再次给孙权出谋划策。

也就搭着张昭是真的能活,现在身子骨还硬朗着,否则的话,真不够孙权折腾的。

而对于孙权现在的犹豫,张昭仔细的思考了很久,建议孙权——静观其变。

也就是说,不要主动去跟别人合作,等着别人上门来求咱们。

毕竟,现在的三分天下局势,三方更加势均力敌了。

东吴并不像季汉那样,有着兴复汉室的使命,也不像曹魏那样,要保持天下正统……那俩势力,注定是要拼一个你死我活的。

而如今的局势下,季汉和曹魏输注定要互相攻伐的,对于东吴,他们只可能采取拉拢的措施。

毕竟,谁也没有单独出兵消灭东吴的实力,而两家也不可能达成默契,一起出兵瓜分东吴。

是,以前不好说,毕竟当时曹魏的实力实在太强,蜀吴翻脸的话,曹魏说不定会浑水摸鱼的进攻东吴,毕竟人家有这个底气。

但现在,曹魏巩固中原地区的防御还来不及,就算蜀汉和东吴翻脸,曹魏说不定还会派出使者,借此跟东吴修好,以便一起坑一把蜀汉呢。

因此,现在的东吴,在局势上是完全有资格,也有实力坐山观虎斗,最后说不定能坐收渔翁之利的。

这种时候,啥都别做,巩固新占之地,等待魏蜀两国主动来谈,就能收获最大的利益。

你不得不说,张昭的能力还是靠谱的,虽然在赤壁那会儿犯了一次傻,但之后他的判断,基本没怎么出过错,也不是只会出馊主意的法国谋士。

这顿分析,让孙权茅塞顿开的同时,也后悔不迭……老爷子你下回有话早说嘛,我刚刚才派人去出使了曹魏。

张昭那个郁闷的……你派人去联系曹魏前,好歹先问我一声啊,是不是觉得老头子年纪大了,用不上了,连问都不问一句了?!

行吧,就算你是嫌弃老夫年纪大了,不中用了,老夫也没啥好说的,但问题是……你现在这么反向扣锅,是不是有些不地道了?!

张昭再次兴冲冲的来,气呼呼的走了,而孙权也没让人追……老头子的脾气,孙权很清楚,但孙权也得让老头子明白,他现在好歹也是一国天子了,不再是那个十几岁的孩子了。

这是独属于孙权和张昭的相处方式,说不上多好,但这两个人都不说什么,外人是没资格来评价的。

起码这个时空,孙权还没做出给张昭家大门砌墙的神奇操作出来,已经算两人相处融洽了。

东吴这边在讨论善后的问题,曹魏那边,其实也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曹魏那边的情况,可比东吴要严重的多。

潼关虽然夺回来了,但是武关和宛城一丢,就只有颍川郡挡在了洛阳面前。

可问题在于,颍川郡并不是什么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这地方一马平川的,能用来作为战略据点的,就只有和南阳郡边界出的昆阳和鲁阳。

想想吧,就昆阳那个地界都能作为颍川郡的战略据点了,由此可见,颍川郡无险可守到什么地步。

真的,如果不是天佑大魏,蜀贼那边前有大将军关羽病逝,后有江东袭扰后方,真让蜀贼攻破昆阳的魏军拦截,曹叡就算组织了十万屯田兵,也不见得能挡住蜀贼的进攻。

因此,现在摆在大魏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曹叡该不该继续呆在洛阳的问题。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