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页(1 / 1)
('
而郭淮那边,司马懿也没有想到郭淮能这么轻易的失守黄河防线。郭淮防守黄河防线采用的战略,司马懿其实也是很认同的,收缩防线,诱敌深入,拉长敌军补给线,确实是一个妙招。可司马懿也没想到,郭淮在冀州南部的诱敌深入,直接变成了败退魏县……再不去挡住这一路的兵马的话,邺城可就真的危险了。而司马懿最没想到的,是河东郡方面的战事。蜀贼偷袭河东郡的可能,司马懿不是没有想过,但司马懿以为的偷袭河东郡,不过是蜀贼北伐的牵制骚扰战术,兵力不会太多,以司马师的能力,缠住这支骚扰性质的蜀贼,应该是没问题的。可他是真的没想到,诸葛亮会单独在这里放置一路兵马,总计八万人进攻河东。本来司马懿还想再绷一绷,跟曹爽要求更多的权利的,但一接到河东郡失守汾水以南,绛县失守的消息后,司马懿是实在绷不住了。再加上曹爽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亲自拜访了司马懿,给足了司马懿面子,两人也进行了一番私下的权利交换……司马懿不得不出山了。再不出山,大魏可就真的没了。所以啊,当司马昭询问司马懿,为什么要在局面有些崩坏的情况下答应出山……你让司马懿怎么回答?!难道要说你老子我其实失算了么?!故而,司马懿的回答是这样的。“若非如此紧要关头,那曹昭伯怎会亲自上门来请为父,又怎会与为父便宜之权?!小儿妄言,遇事当三思而为,不可只凭一时喜怒!!!”前半句还像话,但后半句……司马昭又想翻白眼了。谁不知道自己老爹是什么脾气,他只有找不出借口,恼羞成怒了才会这么平白无故的训斥自己……连像样的理由都编不出来了吧!!!司马昭看穿了自己父亲的词穷狡辩,可他却是忘了,他这个当儿子的,司马懿怎么会不了解……一看这货的表情就知道这货在想什么。这下没忍住,直接抬起案桌上的笔筒,朝着司马昭丢了过去,顺带呵斥道,“还杵在这里干什么,快去备礼,随老夫去拜访蒋护军!!!”司马昭顺手接住笔筒,然后立刻躬身行礼而退……你是老爹,你说啥都行!!!至于拜访蒋济,司马昭其实不用司马懿提醒他也明白……如今朝廷,真的是无人可用了。第1183章 急袭司马懿出兵了,而且出兵的速度相当的快。大朝会上,曹爽才给了司马懿兵符,代表天子授予了司马懿“临危制事”的权利,三天后,司马懿就集结好了两万兵马,面辞天子,领兵出征了。而跟随司马懿一起出征的人,除了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外,还有中护军蒋济,兖州刺史贾逵等等……基本上司马懿把在邺城还有点能力的战将,都给带走了。领兵离开了邺城后,司马懿把主力部队交给贾逵,蒋济二人率领,自己带着五千士卒,和司马昭一起先行一步,急行军赶赴魏县。目的,当然是趁着现在蜀贼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到来的时候,打蜀贼一个措手不及。司马懿这么做,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如今郭淮退守到了魏县,虽然仗着魏县的城防优势暂时稳住了局面,但守城士卒不足,军中新败,军心不振,哪怕司马懿能及时带兵赶到,士气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事儿,哪怕是以司马懿的威望,也不可能轻易办到。因此,司马懿的想法,是当着魏县守军的面,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提振军中士气,同时也能打压下蜀贼长驱直入的气焰。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奇袭。当然,司马懿也知道,想要打张溪这个老乌龟一个奇袭,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司马懿必须快。用最快的速度集结兵力,最快的速度出兵,出兵后就立刻分兵出击,抢在张溪得知邺城动向前赶到魏县,发动一击,不给张溪任何的准备时间。司马懿也没指望依靠这样的奇袭能一次性的击退蜀贼,毕竟他只带了五千人出来。但是,获取局部的小胜,还是可以做到的。而司马懿,也确实做到了。只是,代价不算小。司马懿跟司马昭奔袭魏县,一路上不停地调整行进方向,躲避蜀贼的斥候侦查,确实在距离魏县城南十里的地方发现了汉军的踪迹。司马懿没有浪费任何时间,他抓住时机就对这支军队发动了突袭,也确实攻破了这支汉军的营寨,造成了这支汉军一定的损伤。但问题是,司马懿的运气不太好,他碰上的,是姜维率领的大汉北军。五千魏军突然袭击,确实给姜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至少在突袭一开始的时候,大汉禁军确实有些慌乱,被司马懿抓住了机会,杀入了营寨。但随后,事情就开始变的更司马懿预料的不太一样了。按照这年月常规的对敌经验来判断,一方军卒在遭遇到突袭,并且被攻破了营寨的情况下,大概率会为了逃命而四散奔逃,最终导致军营内部混乱,彼此互相残杀,或者被敌军轻易斩杀。可偏偏,司马懿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大汉郡兵,而是大汉禁军。逃离营寨的事情呢,确实是发生了。但四散溃逃的现象,却并没有发生。大汉北军,在面对这种敌军劫营的极端情况,是有过应对方案,也进行过类似的操练的。不要求大汉北军在突遭敌人偷袭的时候能立刻结阵迎敌,但至少要在后撤一段路程后,尽快集结完毕,重新结阵。做不到这一点的军队,凭什么称之为大汉的精锐之师?!所以,当司马懿还在营寨内试图制造更多混乱,造成更多的杀伤时,逃到营寨以外的大汉北军,已经在军中底层什长和校尉的组织下,重新开始集结了。当司马懿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对劲的时候,营寨外已经就近集结了快两千人了。司马懿的决断能力也不可谓之不快,他发现异样后,立刻下令全军撤退……但这个时候,第二个不幸运的事件,也来了。在营寨内的姜维,也带着亲兵赶到了最前线,开始接管营寨内部的作战指挥。姜维虽然被司马懿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的反应一样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判断,快速树立起自己的大旗,安定军心士气,同时带领亲兵们快速收拢最靠近自己的混乱士卒,在收拢到一定兵力后,立刻前压,试图围拢还在营寨内放火制造混乱的魏军。司马懿想要趁着混乱撤退,而姜维在稍微稳住了一点局面后,立刻下令自己的亲卫进行反攻,把司马懿往营寨外集结兵力最多的地方驱赶,逼迫司马懿进入前后夹击的状态。姜维的反应不算慢,但到底还是司马懿这个老狐狸的洞察能力和决断能力更快……在洞悉了姜维的意图后,司马懿自己领兵阻挡姜维的进攻,让司马昭趁着营寨外的蜀贼没有完全列阵完毕,立刻反攻打通逃生通道,最终还是赶在姜维合围前,撤了出去。可即使如此,司马懿的五千人,最后撤入到魏县城内的,也只有三千两百余人。至于杀敌多少,其实司马懿自己也不清楚……但保守估计,至少也有两千人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懿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带着这场小胜进入到魏县,也能很好的提升一下魏军的士气。只是,当司马懿在郭淮的接应下,退入魏县后,他却发现……好像魏县的守军,士气也不算太低落的样子。所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一问之下,司马懿才知道,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魏县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初,郭淮放弃了防守黎阳,一路撤退,退回魏县的时候,其实确实是局势最危险的时候……那个时候,郭淮都觉得,如果张溪顺势直接追上来的话,自己可能是真的守不住魏县。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