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页(1 / 1)
('
为此,郭淮向邺城发送了紧急的求援战报。但这之后吧,郭淮在魏县等了快十天的时间,却没有看到一个蜀贼的身影到来。一开始,郭淮还在怀疑,是不是蜀贼又在玩什么声东击西的把戏了……一直到他派出的斥候打探到具体消息,郭淮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不是张溪不想乘胜追击,进攻魏县,而是张溪不能。他被汲县的张虎给拖住了脚步。黎阳失守,理论上讲,此时的汲县周围全都是汉军的势力范围,已经是没有了退路……说白一旦,汲县等于是被郭淮抛弃了的。这种情况下,张虎哪怕选择投降,别人也只会说是郭淮指挥不力,导致张虎不得不降。但张虎却是出乎意料的没有投降。他不仅没有投降,还依然在汲县坚守死战……这么一来,张溪还真的不敢轻易领兵北上。汲县不下的话,就始终有一根钉子扎在东郡北伐军的腰眼上,不拔掉,随时会有隐患的。张溪可不会犯袁绍那样的错误,在身后有威胁的情况下还不管不顾,把粮草补给线暴露在魏军的威胁之下。因此,张溪下令魏延回军,前后夹击汲县,花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终于是攻克了汲县,生擒了张虎。对张虎嘛,张溪倒是没有为难,只是暂时关了起来……毕竟,张虎的老爹是张辽。当年张辽和关羽在南阳战前一叙,他们的谈话内容,邓艾早就告诉张溪了……关张两家,互相约定要照顾对方子嗣的。因此,哪怕是看在关家人的面子上,张虎都不能杀。再者说了,战场之上,各为其主,张虎死守不降,那也不过是为国尽忠而已,张溪也不能说什么。只是,因为张虎的这一通耽搁,导致张溪晚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抵达魏县。但是吧,即使是这个时候,郭淮守卫的魏县,依然还是挺岌岌可危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候曹爽还在邺城来回犹豫,始终不肯下定决心请司马懿出山。另一方面……蜀贼的箭矢压制实在是太猛了,猛到魏军的弓箭手只敢躲在城墙的女墙之下随手抛射,根本不敢轻易冒头。这种情况下,郭淮不得不暂时放弃城头互射,后撤弓箭手,放任蜀贼的攻城器械靠近城墙,在进入城墙争夺战的时候,再发动反击。只有当双方士卒混战在一起的时候,蜀贼的弓弩压制才会没有用武之地。但是,总是这么守下去的话,就算郭淮的指挥能力和洞察能力再高,也总会有照顾不到的时候……魏县早晚要被攻破。就在郭淮着急上火,但又一筹莫展的时刻……魏县城内的一个叫马隆的世家子弟,他说他有办法来应对蜀贼的箭矢压制。那个时候,郭淮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他真的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相信了这个马隆。然后,马隆用三块折叠木板,就轻易的化解了蜀贼的箭矢压制。第1184章 魏县马隆虽然名声不显,在《三国演义》里只是提了一句,但实际上,这位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出色的发明家。尤其在军械和战术的结合运用上,有着非常出色的造诣。而且,比起马钧这个纯粹搞发明的技术性人才不太一样,马隆本身在军略上的造诣也不浅,在晋初的时候常年镇守边关,平定羌胡叛乱,打的羌胡异族不敢造次。当然,那都是未来的事情了,现在的马隆,才不过二十余岁,又是寒门出身,在曹魏的地界,他现在唯一的出头之路,就是先给世家大族当门客,然后获取世家大族的推荐,寻找入仕的途径。九品中正制这个东西吧,有好的地方,但同样也对马隆这样的寒门士子很不友好。而这个时候,马隆就是在给魏县世家当门客,积累声望,却偏偏正好遇到了汉军北伐……一方面是世家想要自保,另一方面也是马隆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来出人头地,所以他就被世家大族推荐给了郭淮。然后,马隆就给郭淮献上了自己的第一计。利用三块折叠木板,封住城墙女墙上的空隙,在木板上多开箭口,让士卒们躲在木板后面,通过箭口射箭。箭口不用开的太大,打必须足够多,从高到低都有,这样可以方便士卒们根据箭口位置调整射程。木板之上,马隆还让人覆盖了草料,并且浇上大量清水淤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箭矢的冲击力,还可以防止敌军火攻烧毁木板,而从草料上拔下来的箭矢,稍微经过修理,还能重新回收利用,用来守城了。经过这样的防御设施改良,诸葛连弩二号机的威力就被大大的削弱了,虽然依然还有一些威胁,但魏军的守城部队,已经可以开始反击了。魏县守军的这一通操作下来,直接把张溪给看傻眼了……这是张巡穿越了么?!城头设板,草人借箭,这都是张巡守睢阳的招数啊。一时间,张溪也好,魏延也好,姜维也好,这三个人都拿魏县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按照常规的攻城办法来进行。而随着这样的进攻防守持续了大半个月,马隆不断地对守城器械进行改进,魏军的士卒也是越守越有信心,士气也在慢慢的恢复……因此,当司马懿率领着三千士卒退入魏县的时候,意外的发现,魏县城内的气氛,比司马懿想的要好得多。而随着司马懿领兵进入魏县,有了援军后的魏县守军顿时士气大振,张溪眼看时机不对,也暂时撤兵,在魏县城南十里处下寨,稍作休整。攻城嘛,这事儿本来也急不来,几个月攻不下一座城池才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司马懿这个老狐狸都现身了,张溪出于谨慎起见,暂停攻城,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连魏延都觉得这很正常。只是,接下来的战事,恐怕会不好打了。姜维年少,跟司马懿也没怎么打过交道,因此主动向张溪和魏延建议,可以用增兵减灶的方式误导司马懿,吸引司马懿主动出城追击,用野战来击败魏军……当初姜维就是用这种方式骗过了内黄县守军,最后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攻克了内黄,缴获了内黄县令官印,顺带假传军令坑了郭淮一把。如今姜维打算故技重施,骗过司马懿……这个策略,别说张溪,就是魏延都直接拒绝了。张溪和魏延对司马懿都非常的了解,知道这个老乌龟到了的话,大概率会选择坚守不出,依靠城防拖时间的策略……想用这么简单的策略骗过司马懿,基本不可能。姜维对此很失望。如果是张溪一个人反对他的策略的话,他还能尽力说服,毕竟姜维也知道,张溪用兵,实在是太过于“谨慎”了,其实这么做反而不符合用兵之道。但如果连魏延都反对的话……那这个谋略,大概率是真的不可行了。可问题是,现在大汉八万多兵马兵临魏县,魏县守军加起来也有五万人左右……要想攻克这样一座城池,不用计谋,怎么破?!还能怎么破呢……老办法,造配重式投石车呗。你魏县守军的军械改造能力再强,城墙上的木板垒的再多,也经不起石头砸的。不要求造出足够砸塌魏县城墙的投石车数量,只需要造出能让司马懿坐不住,不得不出城一战的投石车数量就可以了。按照张溪的估计,大概只需要造出个十台左右,司马懿就该坐不住了。就这样,张溪暂停进攻,开始收拢部队就地防守,派人砍伐树木,打造配重式投石车。而司马懿这边……一看张溪的做派,司马懿就知道张溪打算做什么。毕竟,这个张元长,在防守上也许花样百出,但在进攻上的能力,就只有那么“一招鲜”。但问题是,张溪凭借着这“一招鲜”,他还真的能“吃遍天”……司马懿明知道张溪现在暂停进攻是为了打造配重式投石车,可他真的没有办法。蜀贼的配重式投石车射程太远,威力太猛……如果不是有建造时间长,操作不便,容易损毁,也不易随军移动等问题的话,恐怕谁也拦不住这样的大杀器。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