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1 / 1)
('
独孤白楼,是独孤纂的义妹,没有血缘,但关系还不错,毕竟是独孤皇后身边最近的人,独孤家不尊敬人家是不可能的。
杨铭又问:“大概走多久啊?”
“你希望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就什么时候回来,”独孤凤儿笑了笑,搬来椅子在杨铭对面坐下,道:“二哥这几天跟我说了很多奇怪的话,好像在暗示我与你之间的关系。”
杨铭顿时皱眉:“他暗示什么了?”
独孤凤儿笑道:“他希望我讨好你,做你的女人。”
杨铭松了口气:“这样啊。”
“可是你的女人太多了,我不喜欢这样,”独孤凤儿幽幽道:“我所期盼的,是至尊与圣后那样的夫妻关系,舍彼此之外,再无它物。”
杨铭点了点头,笑道:“看样子,我似乎没有机会了。”
独孤凤儿走了过来,握住杨铭的手,半蹲下道:
“你是我最在意的人,我希望你一切都好,虽然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你有这样的感情,但我不能接受与别人分享你,所以,你真的没有机会了。”
说罢,独孤凤儿吐了吐舌头,她的脸上在笑,但笑容却很悲伤。
杨铭抬手,抚摸着对方脸颊,柔声道:“我也希望你一切都好。”
独孤凤儿点了点头,表情呆滞道:“一直以来,我心里都有一种感觉,我好像错过了什么,而且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东西,希望有一天,我能将他找回来。”
“嗯,”杨铭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二月十五,独孤凤儿离开了居住长达八年的京师,返回洛阳家中,这八年来,她的遭遇,让独孤家损失巨大,但损失最大的,其实还是独孤凤儿自己。
元文都那边,杨铭也写了信,嘱咐对方与独孤家接洽。
李渊自打回京之后,隔三岔五就往秦王府跑,来看他的外孙。
正所谓隔代亲,虽然杨铭一直都知道,李渊是靠不住的,但对方对杨琮的喜爱确实是发自内心。
因为建成到现在还没有儿子。
这可把李渊夫妇给急坏了,因为他们担心是儿子的问题。
建成和杨铭同庚,杨铭都四个儿子了,他一个都没有,这让他很自卑,见到自己亲外甥杨琮的时候,心里非常不是个滋味。
妻子的家世,无疑是很不错的,裴蕴的亲闺女。
他们夫妻俩也吃了不少药,寄希望于早点怀上孩子,可是裴曦的肚子一直都没有动静。
于是李渊赶紧给儿子找来一个小妾试试看,到底是儿子的问题,还是儿媳妇的问题,结果小妾怀上了。
但是李渊却不高兴,因为这是庶子,他们陇西李是非常讲究嫡庶的,庶子等于没有儿子。
可眼下裴蕴风头正盛,你总不能让儿子休妻吧?毕竟很多夫妻也都是好多年不生,突然就能生了。
所以李渊只能再等等看,只要不是儿子的问题就好。
杨铭知道,李渊这小子这两年也没有闲着,他看出老爹杨广好色,见宇文述和杨约频繁给皇帝献女人,以邀圣宠,于是他直接将自己的外甥女王氏,献给了杨广。
这个王氏非常受宠,直接被封了德妃,他爹王裕现在只是个县令,很可惜,这个人以前给杨坚当过千牛备身,但是杨坚当时没给他安排好,现在到了杨广的时代,杨广不认账了。
闲聊期间,杨铭故意问到关于王氏的事情,李渊支支吾吾,拐弯抹角的不敢正面回话,因为他知道给皇帝献女人,杨铭不在意,但是这个女人被封了妃,那杨铭就不可能不在意了。
因为皇帝眼下的后宫,三个妃位,眼下只有德妃王氏一人,这可是皇后之下,从一品的内命妇。
“一个妃子而已,有什么不能说的?”杨铭淡淡笑道。
屋内之人,都听出杨铭这句话有点不对劲,李渊当然知道杨铭是在警告他,因为他那个侄女脾气不好,又年轻气盛,冒犯过萧皇后。
李渊赶忙道:“是我一时糊涂,殿下莫要再说了。”
杨铭看似无所谓,却警告意味颇重的说道:
“有些招呼,我不能打,但你不能不去提醒她,告诉那个王氏妇人,以后见着本王母后,千万规矩一点,我可不会给她第二次机会了,这是为你好。”
李渊忙不迭的点头,装出一副卑微的模样,擦拭着额头。
你又没冒汗,擦什么额?装给谁看呢?
杨铭也清楚,其实王氏也不算怎么冒犯,就是仗着最近受宠,把本属于萧皇后的一件屏风,搬到她的宫里去了。
萧皇后也不是好惹的,已经令人夺回屏风,并且杖杀了王氏的两名侍女,算是警告。
杨铭今天是必须要摆这个姿态的,因为人家杨暕因为这件事,都特么跑到宫里闹去了。
在大隋,皇帝后宫嫔妃,除了皇后之外,地位都不行,这都是因为独孤伽罗。
所以别看王氏是高等级嫔妃,但杨暕照样不鸟她,人家是给自己母后争气,名正言顺。
这一局,是杨暕赢了,这小子太会见缝插针了。
第339章 撂挑子
杨暕最近也没有闲着,跟老丈人宇文述紧急张罗着运河的事情,非常上心。
阎毗已经提前一步出发了,他得去勘察地形,太府寺这边,少卿云定兴也被带走了,只留下少卿元寿。
两百万石粮食,狗也知道不够吃,所以杨暕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剩下的粮食,从哪弄。
洛阳的几个大粮仓都是半空,剩余存粮一半要供给京师,一半皇帝北巡要征调,所以杨暕是不能动的。
那么怎么办呢?
国库缺钱,取之于商,国库枯竭,取之于民,这是不二法则,任何时候都行得通。
“先在河南试一试,通知所有粮商,将粮食卖给豫州官府,不卖者,以囤积居奇问罪,”齐王府,杨暕正与一众人商量着筹备粮食的事情。
民部侍郎韦津皱眉道:“那么,我们该以什么价格收购这些粮食呢?”
“以免他们反应过大,最好按原价的八成收购,”齐王府长史柳謇之道:“要么借,要么卖,借的话,官府分三年归还。”
韦津苦笑摇头:“怎么还?拿洛阳那几个粮仓还?我们可是动不了这几个粮仓的。”
“先借了再说,”杨暕大手一挥。
大理寺少卿兼任民部侍郎的裴蕴,此时也在,闻言错愕道:
“这样不好吧?若官府失信于商,将来还怎么打交道?河南粮商都是大家族明面上的产业,齐王还是要考虑周全的。”
“铸币场能不铸?”杨暕点了点头,看向太府寺少卿元寿道。
元寿点了点头。
大隋铸币,是归太府寺管。
开皇年间,发行的五铢钱数量极多,因为当时的货币体系非常混乱,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朝的陈五铢、太货六铢、刘宋的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民间都在使用。
所以杨坚开始整顿货币,改铸统一标准的隋五铢,也就是开皇五铢,其它钱一律废止,那么隋五铢肯定就需要大量投放。
所以在开皇初,物价非常低,因为钱太值钱了,但是随着铸的钱越来越多,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但基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线。
也就是在去年,杨广又在扬州建了一座大隋最大的铸币场,扬州开炉,铸夹锡五铢,导致铜色发白,所以老百姓都称之为白钱,白钱现在已经开始大量流通。
因为南北贸易如今蒸蒸日上,市面上的钱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赶铸大量五铢投放民间,以解贸易之难。
今年太府寺那边,预计出炉钱四百万贯,这些钱一出来,怎么投放呢?
当然是靠官府投放,例如杨暕眼下的状况,他可以拿官府新铸的钱,去买粮商的粮食。
但是这样一来,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会推高物价,对于平民来说,短时间内是一场灾难。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