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1 / 1)

加入书签

('

“是,”郑元寿领命退下。

吕永吉本来就是个穷亲戚,还是那种很丢人的穷亲戚,杨广根本不会在意对方死活,早点死了,省的再给朕脸上抹黑。

接下来,张衡又站出来了,手里再次拿了一封奏疏:

“臣这里还有一封奏报,是刚抵洛阳后,台内下官呈上,出自京师侍御史黄凤麟,状告内史令杨约,请陛下御览。”

“告我?”杨约顿时一呆,随即呵呵道:“我随陛下北巡,并不在京,我倒要看看他告我什么。”

黄凤麟是吧?我记住这个名字了,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你特么给我等着。

杨广也很好奇,不过在他看完之后,心里已经什么都想明白了。

老三还是着急啊,都敢冒险网罗御史台的人了?就为了让杨约给杨茵绛脱罪?

这一次,杨广没有表态,而是将奏疏交给高野,由高野大声的念读出来。

杨约也瞬间明白了……

我就说嘛,秦王身在京师,怎么能让御史台的人告我的状,感情是弃卒保帅,我成了那个卒了?

他是非常乐意的,自己和茵绛孰轻孰重,杨约是完全拎得清的,但不能痛痛快快的认罪,否则其他人一看就知道他在演戏。

于是他不满道:“陈年旧事,现在挖出来告我?这个叫黄凤麟的可真够清闲,他是不是在京师无事可做啊?”

杨暕直接站出来,道:“这个姓黄的不对劲啊,他这哪是告杨约?明明是在给宇文氏洗脱罪名,我看啊,多半是老三指使的。”

废话,这大殿内哪个猜不到?但就你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既然有人都把话说明白了,宇文述也跟着说道:

“杨约当时为辅政大臣,但是宇文氏那时候是带着世子一起听政的,她不点头,杨约岂敢胡来?当然了,这件事上面,杨约也确实有罪,但上次被他侥幸逃脱了。”

好家伙,这是直接干上了,剑锋直指杨约。

杨玄感冷笑道:“此番回京之后,我若是前往秦王府拜望世子,一定要让世子记住许国公的大名,你这个名字好啊,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

你针对人家亲娘,你看看世子将来怎么收拾你们家。

宇文述呵呵道:“玄感不过外臣,有什么资格蛊惑世子?”

就凭我是他的亲外祖,杨玄感冷笑道:“就凭有人污蔑世子的生母。”

“谁污蔑了?我不过是就事论事,”宇文述道。

接下来,两拨人火拼了。

光禄寺卿杨文思、门下省通直散骑常侍杨实,吏部主爵侍郎杨安仁,光禄大夫杨文褒、秘书省秘书郎杨宏,内史省通事舍人杨虔逊、司隶别驾杨立,工部下设水部侍郎杨弘让,工部下设虞部侍郎杨玄纵,右候卫将军杨玄挺,吏部都事杨峻,都下场了。

老杨家在中枢的人不多,大多都是地方太守,人要是全了,今天能在朝会直接把宇文述用唾沫喷死。

毕竟是关中第一阀,牛逼人太多了。

第379章 再也回不来

杨广也没有想到,返回洛阳之后的第一次朝会,就是这种大场面,杨素这边已经是全员下场,豁出去干了。

宇文述虽然官位高,但是在侵犯到杨家切身利益的时候,人家那边也不跟你客气。

几十张嘴同时开骂,场面混乱至极。

你能猜到是有人想给杨茵绛脱罪,难道人家杨家看不出来?这么好的机会,自然是有力出力,有嘴动嘴。

宇文述瞬间下不来台,只能看向皇帝,指望皇帝捞他一下。

他们破野头家,可没有人家弘农杨这个底蕴,他们家才起来几年?人家从汉朝牛逼至今。

“聒噪!”杨广一声怒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如果仔细看,就能发现大殿中央铺了一层唾沫星。

杨广沉声道:“咆哮朝堂,你们以为自己是谁啊?”

杨家的人纷纷跪地请罪。

“除了杨约、杨文思、玄感,其他人都给朕滚出去,”杨广道。

“谢陛下!”让他们滚,还得说谢谢,

等到这些人走后,杨广又看向张衡,皱眉道:

“黄凤麟这个人,如何?其人可诚,其言可实?”

张衡点头道:“是个实心用事的人。”

裴矩双目一眯,陷入沉思。

杨广继续道:“朕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当年朕废秦王妃,也是百官斥责,方有此决定,今日只是黄凤麟一封奏疏,就想让朕收回成命,恐怕难以服众。”

他这是推责任呢,意思当初我废妃,是你们逼的,不是我的本意。

你还在乎服众?杨约面无表情,也不吭声,他不能主动认这个罪,显得太假。

裴矩内心叹息一声,沉吟半晌候,站出来道:

“臣以为,这个黄凤麟的奏报,应该不假,那个时候,王妃宇文氏确实刚刚诞下次子,朝中所有的事情,她几乎不可能参与,那么造势者除了杨中书之外,还能有谁呢?”

杨约彻底呆住了,裴矩竟然主动出手帮忙?兄弟够意思。

宇文述嘴角一抽,心叫完蛋,裴老狗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他能下场,必然是有十足把握。

杨暕震惊了,你特么真窝囊啊,别人不敢争,你裴矩怎么也不敢争?怕杨素还能理解,你还能怕了杨约不成?

裴矩当然不怕杨约,但是他不得不顾及杨铭的意思,很显然,这一次就是杨铭主动出手,想赶在河北决战之前,把杨茵绛再给扶上去。

这个时候他要是拦着,等于是跟杨铭对着干,这是不理智的,也会拖累女儿。

而他也清楚,杨铭这么做也是出于大局考虑,如今储位不明,杨铭怎么舍得放弃弘农杨这样的助力。

欲成大事非一日之功,要沉住气。

他心里清楚,皇帝就是在等他表态,因为杨茵绛复位,他的利益受到直接侵犯,皇帝顾忌他的想法才会犹豫不决。

如果自己也支持秦王妃复位,皇帝那边基本上就稳了。

杨广笑了,他一点不担心弘农杨与河东裴会和好,经此一事,两家已经没有和好的可能,裴矩一旦动了心思,就不会收手。

人家今天暂时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能往前跨一大步。

只要他们两家有嫌隙,秦王妃就可以复位。

正如杨铭的猜测一样,弘农杨、河东裴、宇文述来护儿,是杨广故意营造出来的三方平衡。

杨广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连年大兴土木,群臣颇多抱怨,所以必须在朝堂营造对立派系,如果朝臣不内斗,就会联合起来斗他。

裴矩下场,代表了整个河东裴氏的态度,基本上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别看他的话云淡风轻,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

现在大家都能看的出,皇帝在犹豫,那么还等什么呢?

于是越来越多观望的人,选择站出来,为杨茵绛求情,然后请求治罪杨约。

来吧来吧,什么罪名都可以朝我身上扣,杨约内心大喜。

于是正三品的内史令,被贬为正六品的淅阳郡太守,也就是河南淅川县。

裴矩非常满意,你这次下去了,就不要再想着能够回来,你不回来,玄感独木难支,不足为惧。

这一点,他也算计到了,以他现在的权势,如果还能让杨约回来,干脆右仆射让给你做好了。

淅阳郡就在河南,于是杨广说,你也不要回京了,直接去赴任吧。

杨约朝着皇帝三跪九叩之后,“落寞”离开。

他也知道,自己一走,裴矩势必坐大,但是家里已经给他来信,长公主和杨铭打算将杨文思补上去,只要杨文思能撑个三五年,届时自己回来,仍能稳住局面。

不妨事的,杨铭这一招弃卒保帅非常漂亮,只有茵绛能够成为太子妃,自己想回来容易的很。

接下来,还有一场重头戏。

杨约空出来的内史令,谁来担任?

但是在争夺这个位置之前,苏威提前一步站出来了,保举杨文思为民部尚书。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