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1 / 1)

加入书签

('

“前段时间听说皇帝有通西南夷的打算,不知道在今天的朝会上会不会宣布?我得找机会问问才行。除了通西南夷外,以皇帝在历史上的性格,接下来不知道还会弄出什么大工程?”

坐在前往秦宫的马车上,赵佗心中暗自猜测,脑袋里回忆着原本历史上秦始皇搞出来的一些大事。

驰道,如今在他的建议下有了个头绪,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正式开工。

长城,那应该是和攻打匈奴配套的,按时间线来看,还早。

至于百越,那就更早了。

阿房宫好像在了历史上没有修起来,暂时不用管。

“接下来,应该要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了吧。毕竟书同文常和车同轨连着,如今车同轨基本定下,快推广全国了,其他的几件大事应该也不远了。”

赵佗嘀咕了一声。

正如他所说,车同轨之事在推五德的时候就定了下来。

五德之中,水德尚黑,其对应数字是六。

所以帝国建立之后,天下的计数都要以六来算。

符节的长度、法冠的高度都是六寸,一步的长度是六尺,皇帝乘的马也是六马,故而秦国车轨的距离也被定在了六尺。

“怪不得历史上秦始皇要造十二金人,还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一切都是六的倍数。”

“我这岳父,爱六啊!”

赵佗一边在心中腹诽,一边走入秦宫,和沿途所遇的公卿打招呼。

“见过大庶长。”

“大庶长真是越发英武。”

经过博士被禁言之事,满朝公卿已经再无人敢不给赵佗面子,一个个满脸带笑,恭维不已。

赵佗也笑着还礼,一直到今日的朝会开始。

秦始皇依旧是那身袀玄帝服,面容刚毅,一举一动间自有帝王威仪。

他坐上帝榻后,威严的目光扫视殿中群臣,看到赵佗时,微微一滞,不过很快又落到其他人身上。

朝会正式开始。

接下来的事情,有些出乎赵佗的意料。

这段时间在咸阳流传的,皇帝欲通西南夷的事情并没有被立刻提起。

秦始皇反而最先在朝堂上宣布了对官制的调动。

首先就是一向负责秦国军事的邦尉府,有了变化。

似乎是因为统一后,军事活动锐减的情况,皇帝对邦尉府的一些职能进行了削减和改动,以更好的收拢兵权于手中。

“自今以后,邦尉为太尉。”

随着皇帝的诏令宣示。

赵佗眼皮一跳。

太尉,这个后世极为知名的官号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原来竟是秦国的邦尉所改。

除了对邦尉府的大改外,秦始皇还对朝中的公卿进行调动,算是一番大换血。

比如九卿之一的少府,就被当朝宣布调出去,任命为会稽郡的郡守,去做一方大员了。

“臣谢陛下。”

前任少府在诏令宣读下,立刻从脸上挤出笑来,行礼应命。

赵佗有些怜悯的看了这位前任少府一眼。

秦朝的郡守,是军政一把抓的实权人物,放出去后那是真正的地方土皇帝,日子过得甚至比朝中的公卿还舒坦。

但说是这样说,那也要看是去什么地方做郡守。

如果是三川郡、颍川郡这些中原富庶之地,去当郡守自然是美上了天。

但会稽郡嘛。

赵佗脑海里想到他曾去过的吴越之地,不由暗自摇头。

吴地都还稍微好一点,但属于会稽郡所管辖的越地,那可就特别麻烦,还得和那群越人打交道,不是一般的头疼。

“这少府怎么得罪皇帝了?上次议帝号,他不是还献帝号为天皇的嘛,怎得没几个月就被贬谪了。”

就在赵佗为其默哀的时候。

帝榻之上的皇帝,命谒者宣布了新的任命诏书。

“大庶长赵佗,军功卓著,乃国之勋贵,当为公卿,特任为少府之职。”

当谒者的宣诏声传入赵佗耳中的时候。

赵佗猛地抬头,看向帝榻之上的皇帝。

见皇帝也正看着自己。

“我,成了少府?”

第五百章 :通西南夷

少府?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赵佗确实很惊讶。

以他的大庶长爵位,担任九卿之职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赵佗是军伍出身,靠军功立于朝堂上。一般来说,如果任职,那应该是优先将他任命为武职才对。

比如王贲从战场退下后,就被任命为邦尉,主管军事,这个就叫做专业对口,可以发挥最大的能力。

毕竟人不是万能的,比如让王贲退下后,去做管理农业的治粟内史,那他多半就会做得焦头烂额。按人的能力来安排职务,使人各尽其能,这也是官场上的一种规则。

赵佗之前有所猜想,估摸着自己如果被任命做官,要不是外放为一方郡守,要不就是留在咸阳,做卿级别的武官。

比如负责掌守宫殿的郎中令,或者掌宫门护卫的卫尉,亦或者是职掌京城治安执法,护卫内史地区的中尉。

郎中令、卫尉、中尉。

这三个就和他赵佗是对口专业。

赵佗心中对此多有设想和希冀,哪知道这日朝会上,秦始皇直接大手一挥,将他任命为了少府。

这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如何让他不惊讶。

“臣赵佗遵旨,谢陛下。”

赵佗下拜谢恩,抬头时又看到皇帝的目光,不由心中一动。

少府。

这可是个肥差啊,掌山海池泽之税收,保管着皇帝的小金库。

皇帝的钱,都得从他手里过一遍才行。

同时少府也是所有诸卿中,机构最大,属官最多的一个。

其职司范围从收税到铸钱,再到掌管归于皇室的所有池沼林苑。

以及匠作发明、兵器铠甲的制造、陵墓器物、宫内房屋器皿,甚至是皇帝和宫人的衣食住行、医药膳食等等一系列的杂务事项,全都由少府主管。

想到这些,赵佗大喜过望。

相比武官行列中的中尉、卫尉,这个少府的职位明显才是他这种后世之人大展身手的地方啊。

赵佗脑海里冒出一系列想法,特别是一想到他七年前,刚来到这个时代时就想弄出来的东西,嘴角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抹笑容。

帝榻之上,秦始皇一直注视着自己的这个女婿。

对他来说,人才是不能荒废的。

赵佗有军事才能,是真正的天生战将。

如今大战平息,暂时没有让赵佗沙场立功的机会。

但不代表这个人就没有用处了。

巨砲、曲辕犁、面食……

鲁班传人,农家秘术。

皇帝的脑袋里想到赵佗鼓弄出来的种种事物,眼中有期待的光芒闪过。

器物制造,医药膳食都是少府所属的职责。

如今他将赵佗扔到少府的位置上去,就是要任由对方发挥,看看这小子还能弄出什么让他惊喜的东西来。

有好东西,藏着掖着可不好。

与此同时,谒者还在继续宣读任免公卿郡守的诏书。

今日的大朝会十分重要,皇帝不仅是改革了中央官制,将邦尉变更为太尉,进一步收拢了兵权。

同时,随着封建制被彻底打倒,天下行郡县的决策正式施行。

经过丞相和御史大夫等人的商议,天下九州将被划分为三十六郡,在今日被宣布。

三十六郡刚好为六六之数,正是秦的幸运数字。

而各地郡守郡尉的任命也被当朝宣读。

除了那个被贬谪到会稽到郡守的前少府外,还有两个任命让赵佗颇为注意。

第一个是将南郡的郡守,因功调为内史,掌管京师咸阳及京畿四十余县。

赵佗微微颔首,那人就是历史上的内史腾啊,是那个灭了韩国的男人。

因为他和赵佗没有交集的关系,故而原本命运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依旧和原本的历史一样,在天下一统后被提拔为内史。

除此外,另一个让赵佗注意的是,前南郡郡尉,左庶长李由则被任命为蜀郡郡尉。

“李由怎么又跑去蜀郡了?他在历史上不是三川郡守吗?”

赵佗脑袋里本能的冒出这个念头,接着就暗暗摇头。历史已被他改变,许多人的人生轨迹早就变得不一样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