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页(1 / 1)

加入书签

('

就像原本在历史上灭了魏、燕、代、齐四国的王贲,如今也只有灭魏的战绩可以称道,在中央担任太尉之职,再也不能像原来的命运一样,成为威名显赫的通武侯。

被赵佗改变命运的人中,李由大概是受影响最大的一个吧。

原本拥有美好未来的皇帝之婿,成了三十好几还没结婚的老光棍。

赵佗悠悠一叹,紧接着突然神色微动,想起了最近传闻甚大的皇帝欲通西南夷之事,莫非李由调去蜀地,就和此事有关?

西南夷,就是位于云贵川一带的少数民族。

主要由氐羌、百濮、百越等三大族群交错杂居形成。

如果再往下细分,则还有夜郎、昆明、哀牢、邛都、白马等种种部族。

这些西南夷和中原地区的政权一直都有交集,在商周的时候,就曾向中原政权朝贡,献上宝石、象牙、丹砂等南方特产。

后来秦国灭蜀,秦人的势力伸到西南地区,并且不断扩张。

秦武王时,秦军攻打了南方的丹、犁两个部落。到秦昭襄王时,蜀郡的郡守张若又夺取了笮和更南方的地区,把秦的统治甚至推进到了后世的云南丽江一带。

可以说,秦国这近百年来,对于西南地区还是颇为重视的。

只不过随着秦灭六国的战争打响,十余年间,秦国的各种资源尽数往东边战场调运,对于西南地区的经营自然是荒废了不少。

如今皇帝在消灭六国之后,又将目光放到西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果然,随着朝中公卿和天下各方郡守、尉的任命完毕,皇帝正式在此番朝会上宣布了要从蜀郡通西南夷的想法。

“朕闻昔日有楚将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至滇池,其地肥饶有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后我秦国夺巴、黔中郡,道塞不通。故庄蹻就以其众王滇,号为滇国。”

“今朕为天下之主,然有荆楚之人据滇地而王,此乃蔑视秦威,朕将命蜀郡通西南夷,击破滇国。”

始皇帝沉声开口,带着不容许质疑的语气正式宣布通西南夷之事。

“楚人擅据滇地称王,自当翦灭!”

群臣俯首称颂,无人反对。

赵佗跟着称赞,但一双眉头却皱了起来。

滇国?

“那地方不就是昆明附近吗?好像是汉武帝的时候才拿下的吧,怎么秦始皇时代就开始发动攻滇了。”

赵佗回忆前世的记忆,只零星记得秦始皇时期确实有通西南夷的事情,好像还修了什么五尺道。

至于有没有攻打过滇国,他就不清楚了,也不知道这事情是不是因为自己所造成的历史改变。

不过赵佗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一来是秦国确实在西南地区经营了几十年,对那里动手无可厚非。

二来则是相比于后面攻打匈奴、百越的大阵仗,这通西南夷之事只有蜀郡来操作,所动用的人力和规模都不大,他根本没有反对的理由。

“除了成都附近,这时代的西南地区,大部分应该都挺荒凉的吧,李由被调去蜀地,不知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皇帝的意思,这可真是苦了他。”

赵佗想起自己当初在宫里任中郎的时候,虽然因为公主之事,和李由有些矛盾。

但李由并没有公报私仇,给自己小鞋穿,反而还挺器重的,哪怕后来翻脸,也从来没有从背后给自己使过绊子,完全不像许多小说里那种睚眦必报的反派角色。

故而赵佗对他并没有多大的恶感,如今又想到赵高之前所言的“李由数奇”,以及对方在楚地三战三败的事情,心中不由升起怜悯之心。

“李兄毕竟是老上级,他去蜀地赴任的时候,我当亲自前去送行。希望他此番去蜀地,能够顺利。”

第五百零一章 :诱惑赵高

赵佗婚后的这次大朝会,可谓重要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秦始皇不仅改革官制,划分天下郡县,任免各地守、尉,甚至还发动了一场新的战争。

其动作之快,让赵佗有些目不暇接。

好在这次朝会的内容到此就结束了,让赵佗松了口气。

他就怕皇帝步子一下迈的太大,短时间内再搞出一大堆工程,劳民伤财,最终让天下人生出怨气。

赵佗细思帝国统一后,开动和计划的工程并不算少。

第一个就是迁徙六国贵族的大工程,根据最新的消息,屠睢已经将齐地田氏尽数收押了起来,开始押送前来关中。

沿途的东郡、三川、颍川等郡县也在收聚魏、韩宗室,等到屠睢大军到来时,一起将他们押送到关中来,估算两三个月左右就能搞定。

这些人数量众多,到了关中之后,如何安顿他们,那也是一堆事情。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期工程,秦国后面还会对赵、楚、燕三国宗室动手,可谓工程量巨大。

不过这件事对于稳定诸侯故地很重要,有助于消除秦亡的隐患,是必须做的。

第二个工程则是被提上计划的驰道。按照秦国诸多公卿的计划,前期准备修建的驰道暂时有六条,符合秦国的尚六行为。

驰道之事,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今年开始动工。

如今由赵佗提出来,略有改动。按他的计划,驰道修好之后乃是立功立民的大工程,不仅造福天下黔首,对于接下来的迁徙六国贵族之事也会起到便利作用,和迁徙计划互相配套。

如果说这两个项目是对国家稳定和万民有利的大工程,今日宣布的从蜀郡通西南夷也算是国家大事,让赵佗支持。

那剩下的修建六国宫殿和骊山陵墓就让他有些不开心了。

“六国宫殿还差齐宫没有建成,这个事情劝不动,一个强迫症患者是决不会允许他的宫殿六缺一的。”

“骊山陵墓要重新修了,皇帝看不上之前修了二十六年的王陵。如今下令重新修成帝陵,规模大了许多,听说还从巴蜀那边输运丹砂来炼成水银,灌进地宫里。”

“唉,古人事死如事生,皇帝修陵墓这事是个禁忌,敢开口就是找死。”

“工程如今已经太多了,我必须要转移皇帝的注意力,给他找点事干才行。要不然我这岳父一闲下来,就想着乱开项目。我得想想,给他弄些不耗民力的事情出来。”

就在朝会开完,赵佗绞尽脑汁,准备给皇帝找点事干的时候。

皇帝却先派人前来召他单独觐见了。

通往宫内偏殿的路上。

中车府令赵高,一边带路,一边和赵佗聊着话。

“吾弟如今不仅有大庶长高爵,更掌管着诸卿中属员最多的少府,真是让人羡慕啊。”

二十一岁的大庶长,尚了皇帝公主,如今又成为九卿之一,还是主管皇帝钱财和众多职司的少府。

这样的人生,简直让赵高羡慕到嘴巴发酸。

赵佗微微一笑,说道:“兄长说笑了。兄长的能力,我是清楚的。如果兄长外放为吏,定能立功累进,升爵拜官,日后成为九卿也是有可能。兄长若是愿意,我等下就请求今上,让兄长入我少府,屈做一位少府丞,助我行事。”

听到这话,赵高脚步一顿。

少府之下,共有六丞。

是少府的副职,秩千石,麾下人员众多,权力很大,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而赵高自己的中车府令,只有六百石,属于是太仆麾下,归于太仆丞管辖。

如果他真的从中车府令,被调任为少府丞,那还真的是高升。

除了秩禄提升之外,他还将掌握更大的权力。

据赵高所知,少府麾下的六丞,都是掌握着实权的职务。

少府铜丞,掌管税收和铸造钱币等事情。

少府狱丞,掌管被关押的成千上万的刑徒。

至于其他几个,也掌管着皇家林苑、将作珍宝、宫内医药膳食等事务。

六个少府丞,不管是哪一个,权力都比一个只能管宫中车舆的中车府令大多了。

所以,赵高真的感到心动。

他盯着眼前一脸真诚看着自己的赵佗,心生感激。

赵佗,好兄弟啊!

真的是发达了,还不忘提一把自己这个兄长,也不枉他之前为赵佗做了不少事情。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